透過飲食,真的是蠻容易產生情感連結的一個旅遊方式。認識減碳愛綠島後,他們分享綠島人是如何順應海島環境而生活,簡樸、保守,卻也純真開朗。
本地人多以農曆時序過日子,夏天吹起南風,雨量又少,沒有灌溉系統的火燒島,很難在炎熱的夏天種菜;所以,島上居民總是趁冬季栽種高麗菜、蘿蔔、豆子、花生、地瓜等作物,吃不完的就曬乾存放。夏天的餐桌上,最常見的就是高麗菜乾、蘿蔔乾做成的料理,或長年都能生長的地瓜葉。
–
走進老屋的廚房裡,綠島彩虹襪阿嬤一邊料理一邊聊天。在油鍋上平攤成一大片,乍看下有點像蔥油餅的「#芡粿」,是每次要請人蓋石頭屋時,煮給工人們吃的休息點心。
用在來米粉加糯米粉製成的芡粿,得要細火慢煎,讓表皮帶有一絲赤黃焦香,裡層依舊軟嫩Q滑,慢慢咀嚼除了嚐得到花生和米的甜香,也帶有九層塔與蔥提味的香氣。
–
揉成一條條鵝黃色的米團叫做「#炸棗」,是清明、七月半時會出現在拜拜菜色之一的傳統料理,慢慢炸熟,吃起來就跟地瓜球一模一樣,香甜美味!
–
長得像紅龜粿的「#海鮮包」跟用月桃葉包裹著的「#魚粽」是彩虹阿姨的招牌菜,薄薄QQ的甜外皮跟糯米裡,包裹著海鮮餡料,經滷炒過的鮪魚、章魚乾、菜圃米,鹹香好吃。
–
因為種不灑藥的葉菜,其實產量本就有限。高麗菜剝去滿是蟲蛀的外衣後,只剩下小小一顆,跟蒜頭一起拌炒後,每一口都清甜脆口,也是夏季前難得的滋味。
吃完一輪才知道,原來能夠「食在地」,對旅行綠島而言是如此珍貴的事。
#台東製造 #地方生活 #365日 #綠島
尚未有留言